top of page

今日中港沒有霧──七十年前客庄農運畔悼念曲

版畫、裝置

安魂工作隊

以三灣為核心,順著中港溪的河水緩行,《今日中港沒有霧──七十年前客庄農運畔悼念曲》將走過頭份、竹南、南庄、獅潭,走入白霧中的1940年代。這一次,安魂工作隊講述的是土地的所有者與耕作者,如何與來自世界的網絡相互擠壓、連集,最終殞落。當觀眾望向黑板上以山河轉繪的十二處離散地點,結合檔案、遺稿、報紙、及群眾共創的展示物件,這些在三灣國中遠眺可見的十二個場景,正重新「演義」著橫亙在中港溪流域的隱身歷史。

To be filled

Installation art, engraving

LIBERA WORK-GANG

In the 1940s, the waves of a farmers’ movement spread out to towns around Miaoli’s Sanwan as the center, which was immediately caused a grisly storm. This work begins with seven farewell letters that never reach the recipients at home, unveiling a series of public co-creation programs in these towns. 

展場紀錄

關於三灣的版畫:

 

我們根據研究成果,創造了十二幅關於三灣故事的版畫
(雙點擊圖片看作品背後的故事)

關於三灣的版畫工作坊: 

 

第一階段,我們分享了三灣與鄰近鄉鎮的一些往事。 

 

我們結合了檔案、口述、回憶錄等線索,嘗試勾勒1940年代末期到1950年代間,發生於三灣與鄰近村落的一些憂傷往事。我們以四段故事為主軸 : (1) 1940年代末期,農會與合作社合併而引發的三灣農民運動 ; (2) 南庄街上消失的女性教師 ; (3) 獅潭義民廟前的農民減租運動 ; (4) 歷經四十年後才在台北發現的三灣遇難者的墓碑。其中,一些無法返家的人們,曾經在台北的軍法處寫下遺書,想要將最後的愛,寄予故鄉的親友。但因為種種緣故,歷經滄海桑田,遺書卻要到六十年後,才有機會返回人事已非的故鄉…。 

 

第二階段

 

在「遲來的遺書:三灣、南庄、獅潭的白色歲月」分享講座後,安魂工作隊透過兩場實作工作坊,將大家聽到的故事,透過自己的身體,轉化成圖像,再透過大家的勞動,完成一幅幅關於在地故事的版畫。 

過程紀錄

© red

bottom of page